IC硅胶腕带是一种结合了集成电路(Integrated Circuit, IC)和硅胶材质的智能穿戴设备,通常用于身份识别、支付、门禁控制、健康监测或数据追踪等功能。
IC硅胶腕带是一种结合了集成电路(Integrated Circuit, IC)和硅胶材质的智能穿戴设备,通常用于身份识别、支付、门禁控制、健康监测或数据追踪等功能。
核心组成
硅胶材质
柔软、耐高温、抗撕裂,适合长期佩戴。
生物相容性高,常用于医疗或运动场景。
支持定制颜色、形状、LOGO印刷等。
集成电路(IC)模块
- 可能包含RFID(射频识别)、NFC(近场通信)、传感器(如心率、温度)或低功耗蓝牙芯片。
- 部分腕带内置微型电池(如蓝牙腕带),但无源RFID/NFC通常依赖外部读写器供电。
应用场景
医疗健康
患者身份识别、用药提醒、实时监测生命体征(心率、体温等)。
防过敏硅胶材质适合敏感人群长期佩戴。
智慧办公/校园
集成门禁卡、食堂支付、考勤打卡等功能。
替代传统卡片,防水耐用。
运动与赛事
马拉松计时、VIP通行证、无现金支付。
结合GPS或传感器追踪运动数据。
会员系统/支付
商场、健身房会员身份识别,支持NFC快捷支付。
酒店房卡、景区门票一体化。
生产工艺
设计阶段
根据IC尺寸和功能设计腕带结构,预留芯片槽位或天线位置。
模具需考虑注塑时的高温(160-200°C)对电子元件的保护。
制造流程
注塑成型:将液态硅胶(LSR)注入模具,高温固化。
IC封装:芯片可能预先封装在耐高温外壳中,再嵌入硅胶;或采用二次注塑工艺。
天线集成:RFID/NFC腕带需埋设金属线圈天线,与芯片连接。
后处理:激光雕刻、UV印刷、硫化处理增强耐久性。
测试环节
防水测试(IP67/IP68)、信号稳定性、生物安全性认证(如ISO 10993)。
技术挑战
耐高温性:硅胶注塑高温可能损坏IC,需选用耐高温芯片或分阶段封装。
信号干扰:金属环境或密集使用场景可能影响RFID/NFC通信。
续航问题:带传感器的腕带需平衡电池容量与体积,无源方案依赖读写器功率。
常见问题
Q:能否回收或重复编程?
A:部分RFID腕带支持数据擦写,但受芯片类型限制。
Q:佩戴舒适度如何?
A:硅胶低致敏,但内置硬质IC模块可能影响柔韧性,需优化布局。
Q:使用寿命?
A:硅胶本身耐用(5年以上),电子部分依赖芯片质量(通常2-3年)。
关注我们的微信
了解更多资讯